广西新农人:盯市场,追技术,保生态,职业化

日期:10-12
新农人龙祥陈小莉

原标题:广西新农人:盯市场,追技术,保生态,职业化

新华社南宁10月12日电(记者农冠斌)过去,人们眼中的“农民”常常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画上等号。最近,记者在广西来宾市、桂林市等地采访看到,如今农民盯市场,追技术,保生态,职业化,面貌一新。

在来宾市武宣县桐岭镇和律村,兴农哈密瓜种植专业合作社副社长陈小莉领着记者参观,240多个大棚里哈密瓜已经成熟,棚区还有不少蜂箱。“去年收入120多万元,为了抵御市场风险,今年我们施行蜜蜂授粉技术,产量会比去年高上不少。”

在交谈中,记者注意到,“市场”是陈小莉谈到次数最多的词语。

在广西,哈密瓜的种植成本比较高,需要在大棚里精心护理。陈小莉说,村里有十几年种植哈密瓜的历史,以往采用人工授粉,速度比较慢,5个人花5天才能授完30至35棚,人工费每人70元一天,平均每棚的授粉成本50多元;采用蜜蜂授粉后,每个大棚的授粉成本在6元上下,而且瓜的甜度增加两三度,产量更高,在市场上也更好销。

“农业技术十分重要,如果我们不跟上,就可能被市场淘汰。”陈小莉说,“以前所有的瓜都是一个价,统一在地头打包。现在要提高竞争力,打造品牌,我们就把优质瓜挑选出来,按品质来定价格,提高综合收益。”

目前,和律村的“桐岭哈密瓜”品牌已在当地打出了名气。

和律村农民还一起合作打造了一个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链条。走进金兴生猪养殖合作社,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双层高架床猪舍,生猪在上一层活动,猪粪、猪尿透过高架床网孔落至下一层。合作社社长何开峦介绍,引进“高架网床+微生物发酵技术”后,猪粪经过微生物发酵做成基质肥,用来培育哈密瓜和三华李,猪尿经过氧化池氧化后,直接用于灌溉瓜果,既消纳了养猪的污染,也降低了其他产业的成本。

在广西桂林市灌阳县灌阳镇上王村,龙祥发是当地出了名的“职业农民”。从2007年开始,龙祥发看到村里不少水稻田无人种植,早年走南闯北开阔了眼界的他,从村民手里流转土地,开始进行规模化水稻种植。

稻谷烘干机、播种流水线、植保无人机……在龙祥发的水稻基地,记者看到到处是各类先进的农业器械。“从育秧到施肥到收割烘干,全部都是机械化,市场倒逼我们走这一条路。”龙祥发说,全程机械化种植水稻每亩能够节省350元左右的成本,他和十几位“职业农民”轻轻松松打理着800多亩稻田,平均亩产达到1500斤。

产量提升之后,龙祥发开始追求水稻的品质,采取措施把亩产控制在1000斤左右。“这是为了适应市场要求,消费者对优质大米的需求越来越大,我们根据市场反馈调整产品结构,提质升级,使用有机肥,确保做到绿色环保无公害。”龙祥发说。

“现代农业不谈市场不行,也需要有知识有技术。”何开峦说,新型农民一头立足田野,一头紧盯市场,在乡村振兴中一定会大有作为。

教育部:杜绝商业行为侵蚀校园 滨海新区法院在全国法院审判执行工作会议作经验交流发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