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会呼吸”的城镇景观

日期:10-11
施工海绵英凯

原标题:修建“会呼吸”的城镇景观

10月10日,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英俊镇英凯大街,中铁一局二公司的建设者们正冒雨在一座分离式立交桥紧张地施工。“由于属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部分,我们采用‘海绵城市’的新理念来修建道路,这是项目的一大特色,已成为吉林省最先大面积成型的海绵道路。”项目总工吴俊告诉记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11日讯(记者乔金亮)项目负责人张刘红说,所谓“海绵城市”理念修路,就是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缝隙透水砖,下沉式绿化带等技术手段,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由于东北特殊的自然环境,这种被称为“会呼吸”的城镇景观路面建设难度大,目前在东北地区才刚刚兴起。

这是中铁一局承建的长春市二道区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施工范围包括域内4个村庄,涵盖9条道路、8座桥梁、给排水工程建设、绿化工程建设等。在二道区副区长姚珺看来,“海绵城市”理念修建城市道路,其最大的好处就是有利于解决城市内涝的难题。项目建成后,将有助于建立起布局合理、体系完整的路网结构及水、电、气、热等供应体系;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建设新型社区,使农民享受到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

借着项目部开展安全质量大检查的机会,记者一同前往施工现场查探。最先到达的是一工区,工点叫英泰大路。只见一条双向六车道的大路已然成型,现场已铺好沥青,砌上了绿化带,俯瞰之下,犹如一条五彩斑斓的长龙蜿蜒伸向前方,令人赏心悦目。

“这条路长5.47公里,是9条路中最长的一条,也是进场以来最先开工的。受征拆情况的制约,我们是征一片地,就开一个作业面。高峰期这条路开了9处工点,从两端往中间施工,目前还剩那儿的50米。”负责一工区的项目副经理、安全总监张宵汉指着前面说道。

正介绍着,有人现场作了一个试验,将一瓶矿泉水倒在了人行道上,不到一分钟,水全部渗下去了。记者在上面踩了踩,发现脚下一点积水都没有。项目负责人张刘红说,不同于别的地区,在东北冷寒地区建设海绵城市颇为不易,面临着雨后冻土的困难,要经受冻融50次的考验。

区别于以往市政道路施工,建设者在行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设计有一道1.5米宽的下沉式绿化带,以吸收车道两侧的废水,减少人工对绿化带的洒水。同时,在两旁的人行道上,贴有彩色透水的混凝土、透水砖。据悉,除了英泰大路,管段内其它8条路均采用“海绵城市”新理念来建设,得到吉林省海绵城市协会的肯定。

如果说,“海绵道路”是一场充满智慧的“技术活”,那么,涉及黑臭水体治理的污水管道顶进施工,则堪称一场漂亮的“攻坚战”。

来到英凯大街工地,只见一部分路基已经填筑,一部分通向远处的农田。据负责二工区的项目副经理裴志明介绍,长4.42公里的英凯大街,因为有3.6公里的污水管网涉及长春市黑臭水体治理,为此他们去年打了一场“硬战”。

接政府要求,项目部要在新建道路的边侧铺设污水管道,其中直径1.5米和2米的管道各有1.8公里,要在今年9月底全部完成。该段较合同工期提前了一年。

基坑开挖深达8至9米,淤泥中全是腐殖土,路段的地也没有全征下来。他们与设计院沟通后,决定将明挖变更为顶管施工。

小顶管施工类似大盾构掘进,从始发到接收,二公司英俊镇项目部却是第一次接触泥水平衡。他们请来了曾在河南干过南水北调顶进施工的二公司“老将”徐开富来指导,投入2台顶管机,现场管服及施工人员60多人,24小时连续作业,稳步向前推进。

比较煎熬的,要数180米下穿机场快速路,而施工许可仅1个周。时间已是12月份隆冬时节,长春飘起了大雪。冬季施工,尤其是深达10米的地下顶进尤其困难。他们通过加热注浆,填入膨润土进行润滑,5天时间解决顶管施工中这一段最为关键最具挑战性的“硬茬”。

施工中干得漂亮的是,有340米管线下穿农田,当时地还没有征下来,项目部组织技术人员攻坚克难,成功地在征地还没解决的情况下,一次性顶推到位,解决了难题。“上次到市建委参加黑臭水体整治推进会,我们还受到了表扬。”说起黑臭水体整治,负责对外协调的刘建超颇为自豪。

“目前,项目9条道路中7条总计16.2公里已基本建成;5个地块已整理,剩余路、地块及附属工程正紧锣密鼓地组织施工,预计明年9月全部建成通车。”张刘红激动地说。

上海开展航空医疗救援实战演练护航进博会 逾期对外担保6.69亿后 北讯集团再为4家全资子公司担保5.72亿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