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楼里有大梦想”——探访哈工大工程创新实践中心
新华社哈尔滨10月11日电 题:“小楼里有大梦想”——探访哈工大工程创新实践中心
新华社记者杨思琪
“小小一栋楼,孕育着大大的梦想。”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创新实践中心教学楼,3D打印、AR、VR、智能机器人等新装备夺人眼球,学校每个理工科学生都将来此学习新技术,其中不少学生还从这里走向国内外各类竞赛舞台,频频获奖,甚至圆了“创业梦”。
一场奇妙的“高科技之旅”
走进工程创新实践中心,一面“机器人墙”令人惊叹。爬壁、搬运、越障、探测……数百台智能机器人形态各异、各怀奇招,填满了整墙的书架,而它们的“主人”都是大二学生。
“这些都是我们的创新成果。”该中心常务副主任潘旭东说,自去年6月中心成立以来,提出“教学-创新-竞赛”一体过程式培养模式,开设训练项目60项,服务专业52个,还新增虚拟仿真、智能工厂、机器人等创新课程,每年有5200余名学生来此学习。
在中心三楼的训练场上,一台“摘草莓”的机器人格外醒目。它的设计者之一、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大四学生祁乐介绍,这款机器人运用视觉识别技术,通过颜色判断草莓成熟度,随后通过流水式作业完成采摘和运送。这一作品已获得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并入选首届高校教育成果展。
这方开花结果,那方备战正酣。作为学长,曾获得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金奖的刘林杰,正在帮助两个低年级机器人研发团队调试设备,进行最后的参战准备。“以老带新是我们的传统,这样才能共同进步。”刘林杰笑着说。
不久前,3D打印、AR、VR等新装备入驻智能技术训练部,不仅惠及本校师生,还吸引很多中小学生前来一睹“高科技”,体验一场奇妙的高科技之旅。
“学生是我们最得意的产品”
手持钢锯,打磨自己喜欢的游戏标志;用铁丝、铁片,给自己焊接一顶小皇冠……在基础工程实践训练基地,学生们身穿迷彩服,把钳工、焊接这些老工艺玩出了新花样。
在航天学院大一学生杨舒涵看来,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能够走进“车间”、拿起工具,不仅了解了工业制造,体验了工业文化,更提升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
不少学生自主研发设计取得了丰硕成果。由大四学生王佳钰采用增强现实技术研发的模具拆装训练系统,有效改进了拆装训练方式,使得拆装操作更直观、准确、全面,大大提升了训练效率。
“学生是我们最得意的产品。”潘旭东说,面向智能制造,将创新创业实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的优秀人才。
“创业梦开始的地方”
“3年坚守创新,终于圆了创业梦。”去年底,机电工程学院大四学生魏晋和十几名同学一起成立了哈尔滨玄智科技有限公司。
魏晋介绍,他的“杀手锏”是一款格斗机器人。这款机器人使用钛合金制作,实现了智能机器人在高强度对抗中的电路稳定性、结构可靠性等多种突破。目前,魏晋和其团队已开发出安全系数高、且便于组装的模块化小型格斗机器人,可供小朋友及更多初学者游戏娱乐、教育研发。
如今,和魏晋一样的“双创达人”越来越多。近年来,在多位教师指导下,仅魏晋所在学院的学生就已获得竞赛奖项717项,其中国际级12项、国家级355项、省部级350项,参加学校创新创业项目立项412项,受益学生超过3000人。
谈及未来,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党委书记、工程创新实践中心主任赵航说:“我们将在智能制造技术和训练项目的宽广度、学科交叉度、教学效率和效果等方面进一步改革和创新,更好地适应学生培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