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莱芜加快融入济南,“强省会时代”越来越明朗? | 新京报快评
▲上图为1992年 莱芜升级为地级市 下图为近日莱芜市民在市政府前合影留念图片来自网络
山东济南和莱芜最近传出将有大动作。有媒体注意到,经山东省政府批复的《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提出要推动莱芜加快融入省会城市发展。而一份网络流传的文件,更披露了一些两城合并的细节。
地级市区划调整非小事,除了涉及民众认同和情感因素,地方层面要做大量协调工作,并上报国务院审批。莱芜与济南加快融合,到底是如传言所说的直接合并,还是只是继续加快同城化发展,目前尚无确切的官方消息。但鉴于济南近两年,已先后对章丘、济阳撤县(市)设区,特别是去年传出山东将“举全省之力实施省会战略”,以及济莱一体发展已打下的基础,济南与莱芜走得更近应无悬念。
▲ 图片来自网络
从应然层面看,莱芜融入济南,双方都可以找到动力。首先是济南,单看经济体量,在省内只能屈居第三。可以说,无论是经济规模、人口总数,还是建成区面积,作为省会的济南,与全国第三大经济强省山东的地位,都呈现出明显反差。建设更大、更强的省会,不管是之于济南自身发展需要,还是增强整个山东的区域竞争力,都具有正当性。
另一方莱芜,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小的地级市之一,原本就是由县级市升格而来。多年来,莱芜的发展都有着“一钢(莱钢)独大”的特点,尽管近年产业结构已有所优化,但由于体量和历史原因,发展空间并不算很理想。能够融入省会,获取更大的新旧动能转换空间,未尝不是优选出路。
▲ 图片来自网络
更为现实的利好是,莱芜融入济南区划,可压缩相当的行政层级和财政支出,提高行政效率。而从流传的文件来看,区划调整后,莱芜市民的工资福利待遇、公共服务、财税支持政策等都将向济南看齐。
由是综合考量,济莱“合体”,于双方而言,总体上都是新的发展契机。当然,此一动作难免引发有关强省会利弊的讨论。但从目前全国普遍情形来看,做大做强省会,已属大势所趋。无论是近年合肥、成都、西安等省会城市的一系列大动作、大规划,还是如济南、郑州等的撤县设区,都预示着“强省会时代”已越来越明朗。
济莱加快融合,也将释放某种更强的信号。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强省会”一般在中西部地区比较普遍,典型如武汉、成都,这与它们所在地区的经济基础、发展历史以及对资源、政策的获取路径有关。济南和莱芜的融合若能成行,则预示着,强省会潮流之下,连东部经济强省也无法完全泰然视之。
究其原因,除了像济南等“弱省会”由来已久的存在感焦虑,更是由于在新的经济周期和政策周期中,区域和城市的发展模式与竞争环境,已面临重塑。这方面有两个现象颇具信号意义,一是,近年以京沪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加快了城市非核心功能的疏解,产业、人口转移加速;二是,以“抢人大战”为主要标志,一大批新一线、二线城市发展主动性明显增强,崛起势头正酣。围绕中心城市的区划调整,实际就是另一种维度的“抢人大战”,也可看作是对新的城市竞争态势的回应和适应。
换个角度看,上世纪90年代初,莱芜从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而今可能再复归到“区”,本身也象征着某种城市和区域发展逻辑的悄然轮转。莱芜加快融入济南会带来怎样的化学反应,有待时间和实践检验,但之于当下,未尝不是顺势而为。
任然(媒体人)
责任编辑:桂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