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工业运行为何能排全市第一?

日期:10-10
陶瓷荣昌工业

原标题:荣昌工业运行为何能排全市第一?

荣昌区重庆唯美陶瓷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记者 郑宇 摄

开栏语

党的十九大以来,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紧紧围绕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全面落实“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坚决全面彻底干净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迅速行动,苦干实干,全市经济社会蓬勃发展,民生福祉不断增强,全市政治生态持续向好,改革发展稳定呈现全新局面。

实干要靠实绩说话,行动要以效果检验。继今年4月推出“在行动·大型系列报道”之后,从今日起,《重庆日报》推出“看效果·大型系列报道”,以全媒体的报道方式,讲述全市各级各部门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生动故事;聚焦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八项行动计划”,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带给广大市民越来越多幸福感获得感的生动实践;反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新气象新成效新业绩。敬请关注。

上月,市政府相关部门通报全市24个区1至7月工业运行和投资情况,荣昌区以91.19的综合分值,名列综合排名第一。

据了解,这个分值排名由各区新增规模工业企业数、工业投资进度、新增工业利润、新增项目投达产、规模工业增加值等五项指标加权打分得出的。

荣昌历来都不是工业大区,今年的工业运行和投资为何能表现得如此耀眼?

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走进荣昌的企业深入采访后发现,荣昌工业发展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关键在于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市委市政府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静下心找准定位,精准抓落实。

增强谋划能力,使发展方向更明

荣昌的精准抓落实,首先体现在增强谋划能力,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使荣昌的发展方向更明。

位于荣昌国家高新区的重庆尚上服饰有限公司,是去年9月才从江苏无锡引进的一家出口服装加工企业,现在的用工量已达1500人,租用厂房面积达3万平方米,预计今年可实现1000多万件产量、5亿元产值。

记者看到,这是一家自动化程度很高的企业,不仅实现了自动拉布、自动裁剪,还建立起了全自动化吊挂系统,能自动根据员工效率来分配工件,比同等产能的传统服装加工企业节省了一半的劳动力。

公司董事长尤建峰告诉记者,他们现在主要为日本、欧美和国内的一些知名服装企业进行贴牌生产,包括优衣库、H&M、斯凯奇等。目前,该企业已开始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明年将开发自主品牌、建自营服装专卖店,计划用两三年时间建成万人工厂。

荣昌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常晓勇告诉记者,从去年9月至今,他们已引进无锡尚上、无锡洪德、无锡阿邦思、美博尔实业、重庆熙妮等5个大型出口服装加工企业,下一步还要引进五六家企业,预计两三年可实现100亿元以上产值。

这些出口服装加工企业为什么愿意到远在内陆的荣昌区投资设厂?

“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尤建峰说,“一是荣昌区委区政府一班人说话算数,不但有引进我们来的决心,更有瞄准方向不放松让我们定下根的恒心;二是荣昌地处成渝城市群核心,产业定位清晰,市场扩展有空间,很适合我们发展;三是要素成本较低,加上中欧班列(重庆)的开通,对欧洲客户的交货时间反而比沿海更快。”

事实上,从去年至今,随着大批企业入驻,荣昌高新区已消化了3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其中今年1至9月就消化了18万平方米。

常晓勇说,荣昌区能在这两年引进这么多企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主动融入成渝城市群建设,作出了建设“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的目标定位,使荣昌的发展方向更明了。

这种目标定位使荣昌在招商引资上找到了优势:过去,荣昌主要面向主城发展配套企业,因距离主城较远,多年都难得引进一两个大企业;现在,荣昌面向成渝两个大市场,短时间内就引进了一大批区域性大企业。

增强结合实际的能力,做强区域特色经济

荣昌的精准抓落实,其次体现在结合实际的能力。荣昌发展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经济,并不是总盯着“高铁”“航天”等高精尖产业,而是将“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与荣昌的传统产业有机结合,不断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打造产业群,做强区域特色经济。

譬如在“一片陶”上,荣昌就从该区曾是“中国三大陶都”之一的文化传统和产业基础出发,深度调研国内陶瓷产业正处转型升级的机遇,展开精准招商“大会战”,今年以来已引进惠达卫浴、金意陶陶瓷集团、简一陶瓷有限公司、北京创导工业、日丰陶瓷、科亿陶瓷等一批高端陶瓷工业企业。

其中,惠达卫浴是A股主板上市企业、中国规模最大的卫浴家居用品企业;金意陶和简一陶瓷分别是全国仿古瓷砖、大理石瓷砖的标杆企业;北京创导是亚洲最大、世界排名第二的耐火窑具生产企业;科亿陶瓷是国内为数不多具有陶瓷洁具、智能电子件集成生产能力的企业,将在智能马桶上实现“荣昌造”,大幅提升荣昌陶瓷洁具的附加值。

加上已在去年实现一期投产的唯美陶瓷,已沉寂30余年的荣昌陶瓷产业再次焕发新活力,迅速成为该区新的支柱产业,荣昌成为国内新的陶瓷主产区。

又譬如在“一头猪”上,荣昌依托“荣昌猪”品种资源优势和科研、教育优势,近年发展起了20多家兽药饲料企业和国家生猪市场。其中,荣昌国家生猪市场采取“生猪活体线上交易+线下交收”的方式交易,成为国内生猪行业的“淘宝网”,现在的日均生猪交易已达到近10万头,占到了全国生猪交易总量的10%。

今年以来,荣昌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引进重庆琪金食品、上海紫燕食品两家企业。其中,重庆琪金食品将投资10亿元以上,在全国建1000个荣昌猪肉专卖门店。上海紫燕食品在全国拥有近3000家门店,是全国熟食行业的龙头企业,该企业将投资5亿元在荣昌建设食品西部中心工厂。

这两个企业将补强荣昌生猪产业在精深加工、零售方面的短板,让“荣昌猪”走向全国。

荣昌通过突出“一头猪”的优势及产业基础,还于今年2月成功创建全国首个农牧特色高新区,为荣昌打造“成渝城市群新兴重要支点”、推动“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功能大平台。

增强执行力,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荣昌的精准抓落实,还体现在执行力上。今年来,该区扎实开展“党建深化年”“干部实干年”“质量提升年”等“三大主题年”活动,出台了一系列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的文件,整顿了一些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弱作为等方面的不良现象,启用了一批有干劲的实干者,请走了一批“油嘴滑舌”的“太平官”,搬开了一批专设“路障”的“捣蛋鬼”,使全区上下干事创业热情高涨,使干部有了成就感、企业有了归属感。

为降低企业成本,荣昌通过引进竞争、打破垄断的方式,使该区工业用水、用电、用气的平均价格分别下降了0.11元每吨、0.23元每度、0.18元每立方米。今年,该区还盘活永荣矿业有限公司铁路专线资源,建成商贸物流园,使唯美陶瓷的物流成本降低了三成。

为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荣昌高度关注停产企业、企业融资环境两件事:对停产企业实行区领导带队包联,因户施策,帮助企业尽快复产达效;对资金困难企业,多渠道引进投融资机构采取注资、授信、控股、持股等方式为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为加快招商引资项目的建设、投产步伐,荣昌在行政审批服务上大力推行“只跑一次,只找一人”改革,至今已在289项政务服务事项上实现了“只跑一次”目标。荣昌国家高新区引进第三方全程代办,实现“只找一人”目标,将企业投资审批时限由过去的50个工作日缩短至20个工作日。

数据表明,今年1至8月,荣昌国家高新区共新签约项目256个,合同投资总额38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1个、10亿元以上项目6个。截至目前,已促进建设131个项目,开工82个项目,投产42个项目,完成工业固定投资75亿元。今年1至8月,荣昌国家高新区共实现工业产值353亿元,同比增长了20.7%,工业税收同比增长了18.3%。

记者手记

关键在于精准抓落实

周雨

荣昌,重庆最西部的区县,处于成渝城市群的腹心地带。一直以来,荣昌所处的渝西川东地区被形象地称作成渝城市群的“塌陷地带”,以至于记者听到“1至7月工业运行和投资情况荣昌区综合排名第一”这个消息,也有些意外。但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记者发现这个成绩是情理之中的事。

答案就是“精准抓落实”。

首先是发展方向上的精准。坚持从全局谋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立足“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主动融入成渝经济一体化发展,作出了建设“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的目标定位,使荣昌的发展方向更明晰——过去,荣昌主要面向主城发展配套企业,因距离主城较远,多年都难得引进一两个大企业;现在,荣昌面向成渝两个大市场,短时间内就引进了一大批区域性大企业。

其次是招商引资上的精准。与重庆主城和渝西的兄弟区县相比,荣昌的工业基础并不算雄厚,但并不是说就无所作为。他们发展工业经济,不只盯着“高铁”“航天”等高精尖的产业,而是学习浙江的“小螺丝”发展模式,照样能闯出“大世界”,将“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与自身的传统产业有机结合,不断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打造产业群,做强了区域特色经济。

第三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精准。世界上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一片陶”“一头猪”“一匹布”“一把扇”四大传统产业,在如今的荣昌焕发青春:过去仅是做一些泡菜坛子、酒瓶子等低端产品的“荣昌陶”,如今成为新的支柱产业,荣昌迅速成为国内新的陶瓷主产区;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让荣昌猪实现了“买全国”“卖全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荣昌夏布”“荣昌折扇”,正在不断引入优质企业和先进技术,在此引领下迈向中高端。

看效果,荣昌发展定位的精准,尤是精准抓落实给人以启迪。

应急管理部发布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改革过渡期身份标识牌 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