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好新技术,做好“红色游”
这个假期,有很多游客享受了“红色游”带给自己的正能量。据人民网发布的报告显示,近3年,全国“红色游”接待游客累计达34.78亿人次,综合收入达9295亿元。
“红色游”,让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这里找到结合点。“红色游”资源所在地,往往是一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各级重视、大力发展“红色游”,将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帮助老乡脱贫致富、裨益老区乡村振兴。就像笔者的家乡,是中国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后方根据地,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和良好的生态资源。近年来,“红色游”如火如荼,游客纷至沓来,带旺了许多行业,农家乐、民宿、土特产等,深受老乡欢迎。
据某旅游网发布的《2018中国红色旅游报告》称,今年1~6月,该平台参加国内“红色游”游客的平均年龄为33岁,80后、90后、00后三个年龄层占据总人数的37.9%。从游客年龄结构不难看出,“红色游”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平台与载体。亲身到红色景区走一走,实地感受当年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那种感觉自然不是文字或影像资料所能比拟的。
做好“红色游”要打好两张牌,一是“生态牌”。红色旅游资源所在地区,往往也是生态优良的区域,无论将红色旅游资源植入“生态游”,还是将生态资源嵌入“红色游”,都大有可为。如云南将红色旅游元素植入昆明、大理、丽江等知名旅游目的地中,游客不仅可以游览美丽云南,还可漂流金沙江,感受长征路上巧渡金沙江的壮举,就非常有吸引力。
二是“生动牌”,让“红色游”更好玩。“一张桌子一张凳,两块床板一盏灯,游客进门就转身。”曾是人们对红色旅游的刻板印象。如今千篇一律的旅游体验已不能满足当下的旅游需求。因此,“红色游”也要逐渐转变思路,要将严肃的内容与活泼的形式完美结合,如运用VR、AR等新技术,深度激发游客了解这些红色革命历史的兴趣。
用活旅游手段、用好旅游元素,“红色游”层次将更加丰富、教育将更加有效。
(连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