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不可忘却善良与文明
本报评论员
项向荣
4日是世界动物日,这一天,杭州万达广场海洋公园成了很多人口中的负面“网红”。事情起因是浙江大学的小东,国庆期间听闻万达广场开了个海洋公园,不想参观了后发现,现场展览设施很不完善,大部分动物生存环境以及精神状态都极差。展览方居然邀人投币砸乌龟,面对鱼儿因供氧不良而死亡时还振振有词:鱼死很正常。小东在网上愤而发帖质问:这样的展览是科普还是赚钱?会给参观的孩子带来什么样的不良影响?
这几年,出于吸引客流的考虑,在商场中庭办海洋馆越来越多了,并成为一种新的娱乐方式。比如迪拜购物中心里被称为“世界最大鱼缸”的水族馆,养有鲨鱼、黄貂鱼等大约3.3万种水生物。水族箱高达三层楼,有专门的小船可以到达水面,供游客在水面观察和近距离喂食。香港青衣城也建有海洋水族馆。在内地,也有越来越多的商场内出现海洋馆。比如广州正佳广场海洋馆、成都环球购物中心海洋馆、成都海滨城海洋馆、南京江宁的21世纪太阳城海洋馆等,杭州西溪印象城也建有O-Land海洋村。
但新时尚引发的新问题也是引人注目的。2016年,正佳广场商贸旅游区被国家旅游局严重警告,该海洋馆因动物长期生活在无日照的狭小环境而受质疑。馆里那只孤独的北极熊,当年被称为“最悲惨的北极熊”,引发动物福利话题。
为什么会引发问题?首先,因为没有专门的法律可依,无例可循,甚至室内能不能建动物园、能建多大的动物园都没规定。只要符合动物保护就能通过,那么这样的审批是约束不了企业的。企业虽然会通过先进技术手段维持动物生命,但为了效益最大化吸引客流,对动物的正常生理规律、活动范围、习性欲求就不会充分满足。因为纯商业的海洋馆和公益性、科普性的动物园有着本质不同,它是最不容易自律和被监督的。之因为有这种监管的缺位,导致海洋馆的审批比较容易,出现了一哄而上的情形。将大型动物移植进室内狭小的空间喂养,其实是商场为吸引人气拿动物来做牺牲。
其次,但也最重要的是,对于这些动物做出的牺牲,经营者毫无体恤之情,因为他们对生命并没有敬畏之心。在他们眼里,这些动物只是挣钱的道具,何尝有生命的概念?所以乌龟被摆放在圆形展缸上,四肢是否能伸展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能取悦于“消费者”,让人往上面投币。按道理,对动物最好的保护,是不去干扰它们的自由生活,展览馆、水族馆都不是最好的保护环境。虽说,这在现实生活里很难实现,但对那些已被我们干扰的动物而言,我们能不能在善待它们方面做得稍微好些?人类不能为自己可有可无的边际需求额外贪欲,而无视动物的基本权利,至少要表现出点善意。比如,让这些被展览的动物,有个大一点的活动空间可以舒展手脚,有比较洁净的水环境可以呼吸畅游。这是为人的基本善良,这是做人的基本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