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体旅融合发展推动赤峰休闲产业井喷式增长
“赤峰,圆你休闲度假好梦。那里有错落有致的欧式稀树草原--乌兰布统草原,有叮当逶迤的驼队—玉龙沙湖,有祛病养生的药汤—热水温泉……”来自湖南的邓佳、周娟刚刚于8月初带着儿子去了内蒙古赤峰度假旅游,又在国庆长假领着一帮湖南朋友再次赴赤峰旅游度假,“赤峰,是一个去了还想再去的地方。”邓佳说。
是什么让赤峰如此充满魅力?
“毫不夸张地说,现在是赤峰对旅游发展重视程度最高、投入精力最多、工作力度最大、旅游业发展最快的时期。市委、市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决心推进旅游业的破题起步,走出了一条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休闲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井喷式增长路子。”赤峰市市长孟宪东对经济日报记者说。
赤峰文体旅融合发展,宏大布局,逆势上升,一枝独秀,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持续释放,重塑赤峰城市经济。
2017年,全市接待游客1600万人次,旅游收入260 亿元,分别增长12.5%和15%,其中乡村旅游接待人数451万人次,旅游收入13.1亿元,分别增长89.7%和166.3%。今年1-6月,全市接待游客943.8万人次,同比增长11%,实现旅游收入157.2亿元,同比增长14%。以文旅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对全市经济总量的贡献率达到47%以上,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42%以上,对就业贡献率达到80%以上。
休闲经济已成为推动赤峰新旧动能转换的新业态,富民强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融合发展全面提档升级
2017年初,赤峰市提出“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中国草原自驾游胜地”的目标,重点打造“六大王牌”旅游产品,全力实施“旅游+”战略,全面推动旅游与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康养产业深度融合,与农牧林渔、特色工业、体育健身、健康养老、特色小城镇建设等休闲领域融合发展。
副市长周金桩告诉记者:“我们在旅游全要素建设中,坚持正确的文脉选择,顶层设计融合;根据不同项目性质,确定不同文化主题,赋予不同文化内涵,项目融合;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市文旅集团,对全市文化旅游项目进行设计建设运营,平台融合;在景区景点专门进行了主题文化演艺,如玉龙沙湖的《诺恩吉雅》和阿旗的《汉庭雅乐》等;打造各类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国际小轮车比赛、国际名校龙舟赛、全国竞走冠军赛等10项体育赛事的引入,让游客感受到自然美景之外的新体验。过去游客走马观花的景区逐渐成为活力四射的休闲度假胜地。上半年累计举办各类旅游节事(赛事)40多场,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精彩’。”
周金桩说,赤峰旅游资源丰富,草原、森林、沙漠、温泉、冰雪、石林、岩臼,优良级旅游资源居内蒙古首位。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一应俱全、独具特色,素有 “内蒙古名片”之称。对此,赤峰开发了春夏秋冬四季多条旅游精品线路,包括以贡格尔草原、巴林草原、乌兰布统草原为主的“草原生态观光游”;以浑善达克沙漠、科尔沁沙漠为主色调的“大漠风光体验游”;以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为代表的“文化探秘修学游”;以第四纪冰川遗迹,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和宁城黑里河冰石河为主的“地质奇观科考游”;以克旗热水温泉、宁城热水温泉、敖汉热水温泉为主的“温泉养生度假游”五大精品旅游线路。同时,开发了草原那达慕、红山文化旅游节、王府文化节、蒙古汗庭文化节、中国巴林石节、乡村旅游体验周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形成了春季赏花、夏季避暑、秋季采摘、冬季嬉雪等四季乡村旅游节庆系列产品。
赤峰以文体旅游融合发展为强力抓手,从“吃住行游购娱”,到“商养学闲情奇”,全面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和含金量,以文旅服务业为引擎,带动整体服务业发展,为赤峰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提出的“全家去赤峰,愉快又轻松”的口号,全面打响。
结构改革全力提高功能
“旅游旅游,旅好才能游好。我们加强区域合作,京津冀蒙四地携手共建环京津冀千里草原旅游大道,形成草原风情皇家御道旅游大环线。瞄准厕所、标识、通讯三个‘痛点’和游客中心、驿站、营地、停车场等‘刚需点’,启动旅游厕所革命、旅游商品、旅游标识、高速路和一级路服务区旅游化、景区和旅游通道网络信号全覆盖革命五大攻坚工程,补齐公共服务体系短板。”赤峰市旅发委副主任杨光向记者介绍说。
文体旅融合发展推动赤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赤峰市将旅游局改组为旅游发展委员会,市旅发委新增一名领导职数和12名人员编制,将各地文旅执法结构升格为正科级。实施优质旅游三年行动计划, 整合资源,培育精品,构筑高品质、全体验 SHAPE\* MERGEFORMAT
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建设以自驾营地为核心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自驾营地项目10个,总投资4.96亿元。完成3条旅游公路建设,在建7条,完成投资2.23亿元。建设游客中心、驿站项目15个,总投资8.2亿元;旅游特色小镇9个在建,总投资128.2亿元。京承高速15块旅游广告更新完毕。保持“全国厕所革命先进市”良好势头,建设A级旅游厕所82个。用两年时间建设1000公里旅游专线公路,完成玉龙机场改扩建和林西支线机场及6个通用机场建设,形成全市低空飞行网络,推动赤大白铁路客运列车运营,实施景区4G网络全覆盖,推动旅游管理、服务、消费方式由传统模式向智慧模式转变,为迎接“高铁时代”和“全民旅游时代”旅游业发展提供基本支撑。
旅游扶贫全民创富争先
“咱在将军泡子景区内依靠观光马车、旅游牵马,旺季每天收入400元以上,不到三个月时间就挣到15000多元。”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苏木葫芦诺日嘎查牧民段瑞琼因父亲患病去世陷入贫困,年近40还未成家。2016年起在苏木和嘎查的协调下,到公主湖跑马场旅游牵马,母亲就近在嘎查农家乐打零工,母子二人有了稳定的收入,不仅脱离了贫穷,还在今年上半年组建了家庭。
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赤峰市委书记段志强说:“赤峰市是国家和内蒙古重点贫困地区之一。全市12个旗县区中就有8个国贫县、2个区贫县,现有贫困人口13.5万人,占内蒙古贫困人口的35.7%,是内蒙古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对此,赤峰市大力实施旅游扶贫富民工程,发展休闲产业,找到了一把全民创富争先的金钥匙。”
赤峰成立了市旅发委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编写了《赤峰市乡村旅游扶贫规划2018—2020》、《赤峰市乡村旅游扶贫实施方案2018—2020》、2018年全市发展乡村旅游项目124个。全市发展乡村(牧区)旅游建档立卡贫困嘎查村12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1373户,涉及贫困人口25866人。全市发展乡村旅游接待户1189户。全市已建成初具规模的旅游村68个,新增就业贫困人口5000余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批特色旅游小镇带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牧歌乡村旅游示范带、阿墩塔拉、东山生态扶贫产业园、汗苏鲁国际生态观光牧场、八里罕圣泉特色小镇等一批旅游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赤峰创新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要内容的“三变”改革试点,树立起来的喀旗雷营子村旅游扶贫典型,在全市旅游扶贫工作中积极推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罗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