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售卖农产品 脱贫之后当“网红”

日期:09-27
农产品贫困户永兴

原标题:网上售卖农产品 脱贫之后当“网红” 本报9月26日讯 “永兴黄伯的山鸡散养在自家果林园地,纯天然好味道。”不久前,秀英区永兴镇儒昌村的电商脱贫户黄忠海再次在朋友圈打出自己的广告,随附的是自家微店的链接,而光顾他微店顾客的回头率达38%。

从一年多前的贫困户变身如今的“电商网红”,这是秀英区积极探索电商精准扶贫模式的一个缩影。该区在永兴镇全省率先打造首个镇域电商扶贫中心和首个扶贫爱心集市,扶贫重在扶志与扶智,带领贫困群众走上一条电商发展的精准之路,如今134户贫困户通过开设微店“触网”转型,成功脱贫。

贫困户摸索出“电商经”

“我们都为黄伯的成功转型而高兴。”永兴电商扶贫中心运营负责人万龙介绍了黄忠海的“电商成长”路,58岁的黄忠海之前一直在努力寻找脱贫之路,由于缺少资金以及没有找到好的门路,全家一直未能摆脱贫困。受家庭贫困所拖累和困扰,黄忠海以前说话缺乏底气,讲普通话也不利索。2017年5月18日,永兴电商扶贫中心举办第一期启蒙班,黄忠海积极报名成为第一批电商学员。

永兴电商扶贫中心不仅教贫困户如何做电商,还帮助他们增长见识和脱贫致富的志气,通过组织贫困户参加创业大赛,让贫困户给贫困户当“讲师”,黄忠海曾多次登台向村民传授自己摸索出的“电商经”。黄忠海成为海口有名的“电商网红”后,他自家的土鸡与鸡蛋供不应求,永兴、长流、西秀及龙华区遵谭等乡镇的鸡蛋都通过他的网店走出农家,销往全国各地。当地蜂蜜大量上市,贫困户销售遇难题后,他又主动通过网店进行帮扶。

如今,黄忠海不仅将自己的电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还“越玩越大”,他注册成立了海口张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带动了10多户村民一起抱团发展种植、养殖业共同致富,不久前他主动对接一家公司,引进山鸡特色产业。去年底,黄忠海一家人均年收入超过6000元,甩掉了贫穷帽子。

“黄伯已从贫困户‘逆袭’为永兴的电商致富带头人,事实证明,只要转变观念肯努力,贫穷的帽子就一能定摘掉。”万龙感慨地说。

“触网”转型惠及乡邻

通过永兴电商扶贫中心这个平台,贫困户参与电商培训覆盖率达100%,当地13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开设微店。通过精心培训和手把手的帮扶带动,贫困户通过触网电商、开设微店,成功实现转型。

拍照片、拍视频、当客服……永兴镇美梅村王爱月的微店经营得很红火,仅一年时间,她微店的销售额超过10万元。谁能想到,一年多前,王爱月还是一名为生活发愁的贫困户。

2017年6月份,王爱月初次接触电商,在政府的帮扶下,当起了微店老板,成功脱掉了昔日“贫困户”的帽子。不仅如此,王爱月还帮助周边农户开微店,带领大家一同脱贫致富。

残疾贫困户林贻松养殖蜂蜜,销路不畅,王爱月通过自家微店帮助他打开销售渠道。林贻松说:“在月姐的微店,我家的蜂蜜每月能卖10多斤,一斤150元。”当地贫困户冯学文的香瓜遇到销售难题,通过王爱月的微店出售了1000多斤。在帮助贫困户的同时,自己也赚了1万多元。

去年永兴、石山一带柠檬大量上市,永兴镇昌儒村贫困户吴小芳四处收购,帮助当地贫困户及农户销售柠檬3000斤,以及木瓜、香蕉近2000斤。一个月的辛苦也为吴小芳换来了1万多元的创收。

多种模式巩固脱贫成效

通过电商扶贫,打通了农产品进城和农业生产资料下乡的双向通道,切实解决永兴镇贫困群众过去“难卖贱卖”“买难买贵”问题。贫困户学会了电商经营模式,当起了网店店主、做起了网红直播,从过去双手拿锄头转变为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手机;从过去走街串巷叫卖,转变为用手机操作买卖,实现“卖得出、卖得快、卖得好”,从而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思想上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逐渐改变了穷困面貌。

据介绍,为确保脱贫成效,让脱贫群众不返贫,永兴镇利用“创业扶贫”“用工扶贫”等模式,以电商扶贫手段助力“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着力把永兴镇贫困人口作为电商知识培训、基地劳务用工、合作社入股的优先对象,通过扶持电商创业与稳定就业等途径帮助贫困人口脱贫。

记者从永兴电商扶贫中心获悉,该中心2017年6月3日正式运营,截至2018年7月30日,永兴电商扶贫中心已在线上销售总额超过1.45亿元(2018年海口火山荔枝1.2亿元)。带动贫困户销售超过360万元,其中38户销售额超过6万元。

西宁市县级以上地表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进展公示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5日举行会议 袁家军出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