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避免军训服成“半月抛” 大学生为迷彩服找新主人
长安大学学生将清洗后的400多套军训服打包捐赠 本报记者 代泽均 摄长安大学的学生打包好军训服 本报记者 代泽均 摄9月,西安各高校新生陆续进行军训。为避免军训服成“半月抛”,三秦都市报全媒体去年发起“‘衣’往情深”大型公益活动。今年,行动的种子已生根发芽,爱心接力赛上演,大学生联系本报捐出近600套军训服。
大学生军训服成“半月抛”
“制造-销售-使用-闲置-丢弃”,这是军训服常见的命运。曾有权威媒体报道,大学生军训服装浪费惊人,成“半月抛”,每年数百万套被丢弃,全国几百万高校新生,一年军训服装要花掉上亿元。
某高校一位保洁员负责学生宿舍卫生清理有4年多,每年9月份,她都能看到垃圾桶里塞满迷彩服,学生们的理由是,以后不穿了,留着占地方。
有没有一种方式能让这些军训服不再是“一次性”消费品,找到可循环利用的归宿?去年,三秦都市报发起“‘衣’往情深”公益活动,征集爱心高校、社团回收新生军训服,清洗后捐赠给建筑工人。今年,虽然本报没有组织开展此活动,但是,连日来,爱心接力赛已上演。
长安大学:大学生清洗后捐400多套军训服
在长安大学渭水校区,打包整理好的20多个纸箱子,每个上面标识具体的分类,比如185裤子,170上衣等。
长安大学微武工作社社长颜子恒说:“箱子里都是同学们捐的干干净净的军训服,433件上衣,452条裤子,我们进行了分拣,没有破损的。”
材料系大一学生张江海捐了军训服,他说,有的人在军训结束后把军训服扔了,有的当纪念品压在箱子底,他觉得军训服最好的归宿是捐出去给有需求的人。“去年你们报社举行了‘衣’往情深公益活动,特别有意义,今年我们还想把军训服捐出去。”该工作社万睿同学联系本报,他们以微信公众号、QQ群和在学校内设立收集点来回收军训服,两天收集到400多套衣服。
经过本报对接后,装好的军训服“坐”上了咸阳市小桔灯公益服务中心的爱心车辆。
“我们学校是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长安大学军事教研室主任孙翔洲说,一方面,军训服装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是“一次性用品”,在军训结束后被大量闲置,而这些衣服经过整理清洗后捐赠给有需要的人,可继续发挥价值。另一方面,大学之大,在于育人,大学新生还处于熟悉大学生活的阶段,通过捐军训服去引导一颗爱心的形成更重要。
西安体育学院:一个系九成新生捐军训服
21日下午,西安体育学院体育经济与体育管理系的几位学生会干部,将军训服搬运到爱心车辆上。
“去年参与了你们报社举办的捐军训服活动,今年我们想继续捐赠,把爱心一直传递下去。”该系学生会主席张星宇说,本次活动在系里开展,军训服的回收率挺高,大一共107人就捐了近90套。
郭诗云同学说,衣服虽小,但是能培养大学生献爱心的理念和能力,让学生们从身边小事、从自身做起,同时,他们也在捐衣服的过程中,感受到传递微幸福的快乐。
经本报对接后,咸阳市小桔灯公益服务中心(在咸阳市民政局等级注册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的爱心车辆,运走了以上两校学生们捐的衣服,并给社团和学生会颁发了捐赠证书。志愿者刘婷表示,收到衣物后,公益服务中心会对衣服进行清洗整理,采用“暖心衣橱”悬挂上架、自选方式,捐赠给一些需要的农民工。
陕西理工大学:大学生走进村庄捐衣给贫困户
远在汉中的陕西理工大学的学生们,今年也联系本报捐出军训服。
“同学们积极参与,主动将迷彩服清洗干净捐赠出来。”刘斌同学说,阳光公益协会和大学生绿色卫队的成员,将收集到的近60套服装进行整理打包,一起送到汉中南郑区两河镇三门村。李治同学认为,捐出去,给军训服找到可循环利用的归宿。军训服由三门村负责人杨有春、肖胜虎,贫困户代表明汉军等接收。
来源:三秦都市报
首席记者 姬娜 实习生 杨若林 郭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