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联合军演落幕 中国参演部队得到哪些历练?

日期:09-17
演习参演导演部

原标题:锐参考 | 这次中俄联合军演,跟以往有哪些不一样?

参考消息网9月17日报道(文/樊永强 蔡鹏程 杜善国)举世关注的“东方-2018”战略演习落下帷幕。这次战略演习在中外联演史上创造了多个第一,成为中国军队“走出去”战略能力的一次重要检验和历练。

这场演习与以往的中外联演有何不同?体现出哪些让人耳目一新的鲜明特点?中国参演部队从中得到了哪些历练和收获?在演习现场,参考消息网记者采访了演习导演部、参演部队指挥员和军事专家,为你独家解析以下四大亮点。

演习规模层级创造多个第一

作为俄军四大战略演习之一的“东方”系列演习,是俄罗斯国防部直接组织的例行性战略演习,主要特点是兵力规模大、指挥层级高、联合性强。“东方-2018”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略性演习,参演人员达30万人,各型飞机1000多架,坦克、装甲车辆3.6万辆,舰船近80艘。

“这样大规模的演习为多年来所罕见。”随队参演的军事专家、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研究员李抒音说。

“这次中方出动实兵3200多人、装备车辆1000余台、战机直升机30架,首次受邀参加俄军战略演习,同样创造了中外联演史上的多项纪录。”中方导演部副总导演李维亚说。

与历次“和平使命”演习相比,此次战略演习层级更高、规模更大、要素更全、联合性更强,标志着中俄双方政治战略互信和军事合作水平达到了历史新高。

全面检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

“‘东方-2018’战略演习的最鲜明特点就是演习由中俄两军战略指挥机构直接组织和实施、由战区联合战役指挥机构直接指挥。”李维亚告诉记者,这对我军在国防和军队改革重塑后建立的新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实战化检验,对我军战略战役指挥员指挥能力也是一次检验和历练。

根据中俄双方达成的共识,在双方参演部队到达演习地域后,中俄两军战略指挥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联合参谋部和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部抽调精干人员共同组建联合导演部,负责在遂行演习任务期间实兵演练的组织、指挥和保障工作。

到达演习地域后,中国军队按照指挥机构层级对等原则,迅速建立起“军委导演部、战区联合战役指挥部、集团军战役指挥所和实兵部队”四级指挥机构,对参演官兵进行24小时不间断实时指挥。

中国参演官兵主要由北部战区所属陆军、空军部队以及联勤保障部队组成,北部战区司令员李桥铭和政治委员范骁骏带队出征,是“战区主战”走出国门的一次精彩亮相,展现了改革强军的崭新面貌。

演练最大限度接近实战条件

参演部队全部按照野战化宿营、演习课目全部按照实战化设置,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俄军要求所有演习都必须在‘最大限度接近实战条件的环境下’进行。”长期研究俄军改革转型的李抒音对俄军注重贴近实战开展训练印象深刻。她说,“东方-2018”战略演习作为高级指挥机关对各军兵种战斗训练活动的大检验,就是要检验实战条件下军队的野战素养和空中及海上作战技能。

“这次参加演习的俄军官兵不少都有作战经历,他们把从战场上获得的经验也带到演习中去。”北部战区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安卫平说,在肩并肩联演联训中,俄军在实战中探索创造的“坦克回旋”“坦克交叉”等坦克作战新战术,也被中方参演官兵学习借鉴并灵活运用,发挥出联合训练的多重效益。

创新联演模式应对传统威胁

中方导演部综合导调组组长崔文戈认为,与以往两军联合演习主要针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相比,此次演习首次突破反恐行动课目,与俄方共同组织诸军兵种传统安全课目演练,重在全面检验我军改革成效和联合作战能力。

“这对我军多军兵种联合作战能力、大规模跨境远程投送能力、在陌生环境下的机动作战能力等等,都是一次难得的检验和历练。”崔文戈说,这种基于巩固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拓展两军合作深度广度的需要所开创的演习新模式,可以使两军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

今日北京地铁6号线大规模故障系因“接触网无电” 台风“山竹”影响减弱 首都机场航班陆续恢复通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