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他们讲了5个故事

日期:09-17
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能耗

原标题:中国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他们讲了5个故事

文/冯玲玲

世界银行组织的一份报告称,到2030年或有超过1亿人口因气候变化步入贫困行列。

德国慕尼黑再保险集团(Munich Re Group)评估显示,2017年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灾害造成的总损失高达3300亿美元,且愈加频发的极端天气可能将成为“新常态”。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称,如果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未来热带、亚热带地区以及美国、欧洲等地因热浪死亡的人数都会持续上升……

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世界各国没有谁能独善其身。随着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越来越紧迫,世界各国亟需切实采取行动。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上,中国从未停止步伐。

近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2018年全球气候行动峰会“应对气候变化: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边会上,五位中国代表分别向世界讲述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故事”。从这五个“中国故事”中,可以窥见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成就。

国是直通车 侯雨彤 制图国是直通车 侯雨彤 制图

两大政策、两项行动、两个平台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与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围绕“两个重大政策”、“两项重大行动”和“两种重要平台”,分享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经验和理念。

“两个重大政策”即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差别化气候政策”。徐华清表示,宏观政策方面,无论是进一步合理调控经济增速,推动高质量发展,还是通过能源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优化能源结构,中国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中国采取 “差别化气候政策”,即在不同地区设置不同目标,将整体目标分解落实到地方及各相关部门,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合力。

“两项重大行动”一是通过低碳试点示范,构建低碳发展评价指数;二是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与大气污染控制的协同融合和创新。“两种重要平台”则是指“南南合作”平台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是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打造的重大国际合作平台,可以把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的相关工作有机融入到这个平台中,借此发挥更大的作用。”徐华清说。

交通电动化已成全球趋势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是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其中一个表现。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张进华表示,近十几年来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基于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

最近三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与保有量均超过全球50%。在前几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仍保持超过一倍的增速。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为节能减排以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贡献。

张进华在边会上指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呈现四个方面的特点:纯电动车占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主导地位,销量比例超过80%;新能源车私人购买比例逐年增长;汽车小型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电动SUV的消费比重逐步增大。

基于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观察与研究,张进华认为,在中国实践的带动下,交通电动化已逐渐发展成为全球趋势。中国面对的交通能源转型压力,是世界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要做好交通能源转型,政策支持至关重要,但最终要靠市场引导。

低碳发展的“深圳样本”

深圳作为中国首批低碳试点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在低碳发展上取得一定成绩。

哈工大(深圳)经管学院教授、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表示,深圳是目前为止中国特大城市中碳排放强度最低、增长最缓慢的城市。深圳人均碳排放量每年增长0.5%,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谈及深圳治理的经验,唐杰分享了四个方面;一是设置生态控制线,将一半土地划为生态保护区;二是合理城市规划,利用深圳的东南季风特点来设计街道和房屋,降低热岛效应;三是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目前深圳已基本完成对公共交通的新能源替换;四是发展碳排放交易,引导全民参与降低碳排放。

唐杰强调,为达到目标预期,未来还应注重推进低碳生活教育以及相关立法措施,同时,建筑如何实现零碳化也值得关注。

中国能效水平不断提高,差距缩短

人类早期的工业革命让全球生态环境亮起了红灯,但如今,工业建设与环境发展的矛盾正在缓和。

美国能源基金会工业节能项目主任何平表示,过去多年以来,中国工业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三分之二左右,且能效水平不高,比国际能效水平低10%-15%。但近年来中国工业能效水平不断提高,与国际最好水平的差距正逐渐缩短。

根据国家统计局能源司近日发布的报告,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节能降耗取得突出成效,单位GDP能耗整体呈现下降态势,2017年比1978年累计降低77.2%,年均下降3.7%。

未来工业如何实现深度低碳化?何平指出,首先是进行能源结构调整,继续提高能效;另一方面要减少需求,同时推进燃料替代。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依然是非常重要的方面,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做。”何平说。

何平同时肯定了政府推出的“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和“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重要意义,企业协同不仅有利于加快实现节能目标,同时也有助于成功经验的延伸和传播。

应对气候变化的四点“中国经验”

中国如何参与生态环境治理?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表示,在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治理策略也有所不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生态环境治理过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78—1998年、1998—2012年、2012年至今。

其中,1978-1998年主要以问题为导向制定环境策略,比如治理重点污染物;1998—2012年,中国开始进行大规模投资,生态补偿和生态恢复变成该阶段重点。2012年以来,过去以GDP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为以保护为优先的发展理念,这个阶段的治理策略也与之前不同。

王毅表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四点经验值得分享:一是从过去以GDP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为以保护为优先的发展理念,各相关体系和制度设计也随之改变;二是规划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比如空间规划等,同时加强规划体系的法律依据;三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消费模式,改变能源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是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激发新的驱动力。

应对气候变化的 “中国故事”有何特点?在回答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提问时,唐杰表示,作为一个以能源为主体的国家,要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中国仍面临较大压力。徐华清认为,要强化政府在推动低碳发展方面的主导作用。而在王毅看来,讲故事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双赢,通过讲故事,促使各方达成共识,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

导演称7200万买收视率 媒体:消灭黑幕别只靠英雄 河南省高院连发4份文件免去40余名干部职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