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男孩爱哭长大太“娘”?专家解读:幼儿园爱哭不影响男孩成长
14日,成都商报刊发新闻调查《男孩别哭》,通过对眉山、宜宾、泸州、乐山、自贡、南充等多个城市30所幼儿园90个小班、2700余名初入园幼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6所幼儿园48个小班里,存在男生比女生爱哭的现象;10所幼儿园30个班爱哭的娃娃中,男女生比例相差无几; 另有4所幼儿园12个班爱哭女生高于男生。
报道刊发后引起家长和网友广泛关注,针对爱哭的男生家长担心儿子长大后性格懦弱,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宜宾市青少年心理咨询协会会长熊小冰表示,家长们的担心,比如“伪娘”、“娘炮”之类的,跟幼儿园的经历和表现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案例
儿子性格内向又爱哭 宝妈焦虑宝爸忧心
在西昌市起点幼儿园,16日,豆豆班(小班)的幼儿已经入学半个月,老师们带着他们正在做游戏。不过,其中一名叫可乐的小男孩(化名)闷闷不乐地坐在一旁,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偶尔还会小声地哭泣。
“这个小男孩很爱哭,差不多持续半个月了,现在情况已经好很多了。”吕园长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因为可乐平时妈妈在带,平时又很溺爱孩子,到了幼儿园新环境后,缺乏安全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比其他孩子差,现在老师还在重点关注可乐,帮他尽快融入集体。
实际上,不止可乐患上了入园焦虑症,而他的妈妈张敏(化名)也患了焦虑症,甚至比孩子还严重。“其他家长一般把孩子送来就离开了,但是可乐的妈妈经常不走。”吕园长介绍,可乐妈妈说不愿走是因为不放心孩子,实际上,有时妈妈的焦虑反而会影响到孩子。
在泸州上班的廖先生儿子3岁,前几天刚刚回成都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他认为儿子的性格比较胆小,跟爷爷奶奶的溺爱有一定关系。看到孩子爱哭的现象,深感恼火。
廖先生表示,孩子送到幼儿园后,老师反映,孩子也接连有过哭闹的现象。“我们小时候,男娃娃都是很刚强的,为什么现在这么爱哭呢?”廖先生有些担心,儿子长大后性格会不会变得懦弱?
建议
家长学会放手 幼儿园提前家访减少陌生感
南充市顺庆区星城幼稚园园长朱珺告诉记者,刚入园的孩子爱哭闹,可能与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有关,比如说,孩子平时一直是由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单独照顾,这样的孩子会更粘人,如果孩子从小就是由几个人轮换着照顾,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也会相对更强一些。
朱珺建议,家长在送孩子进幼儿园之前,可以尝试锻炼孩子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保持一致。此外,父母在送孩子到幼儿园后,如果孩子因对父母的不舍而哭闹的时候,父母这时候不应该悄悄离开,而是应该告诉孩子:“下班后一定来幼儿园接你,让孩子知道自己不是被抛弃,缺乏安全感。”
蓝天幼儿园是西昌人数最多的公立幼儿园,现在有幼儿550余人。园长杨沙莎介绍,为了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症,园方也想了许多办法。“每年的7月份录取工作结束后,我们都会派出老师进行家访,与孩子及家长见面交流,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在家里的昵称等,以此减少陌生感。”杨沙莎说,在开学前,幼儿园会提前开展一些亲子活动,让幼儿先来试读,并有家长进行陪伴,熟悉将要上学的新环境。
同样,西昌市起点幼儿园的吕园长也表示,她们幼儿园会让家长陪读一周,循序渐进的让幼儿适应新环境。她认为,让家长参与有助于家长了解幼儿园,信任幼儿园,把孩子交给老师、幼儿园。这也有助于给孩子形成对幼儿园的安全感,减少焦虑。
“现在入园的幼儿一年比一年聪明,但是动手的能力更差一些。”西昌市东风幼儿园园长宋春霞认为,娃娃上了幼儿园之后,家长要学会放手,给孩子更多的空间,相信他们成长的力量。
专家
幼儿入园都要经历分离考验 男生爱哭不影响成长
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宜宾市青少年心理咨询协会会长熊小冰:幼儿园适龄儿童都需要经历分离焦虑和环境适应两个心理困境的考验。一方面是原本习惯了依恋父母的孩子们不太理解为什么突然把自己送到幼儿园,会以为父母不要自己了;另一方面空间环境和人际环境的改变,特别是曾经拥有的某些权利(包括自由、私人物品)被“剥夺”,容易让他们产生“丧失感”和对“未知”的恐惧。
熊小冰说,这时幼儿的“情绪化”就会以(也只能以)“哭闹”的形式来表达诉求。事实上这个阶段男孩女孩的差异不太大,男孩的分离焦虑持续时间比女孩稍微长一些而已,大概四岁左右才能完全克服。只是当我们用成人思维里面的“男孩更坚强”或者“男孩更胆大”等观念去看待差别的时候,就容易在固有的心理上产生落差,以为男孩上幼儿园比女孩更爱哭。
熊小冰认为,要让孩子一下子战胜以上两个困境并不容易,首先父母要先克服自身的分离焦虑,不至于因为不舍或难过影响孩子的情绪。别小看了孩子“察言观色”的本能,他们完全可以利用父母情绪的微妙变化,然后通过“哭闹”来左右父母;然后还需要父母引导孩子做一些提前的准备,比如“预先熟悉环境”、“养成良好的作息和生活习惯”、“培养孩子的分享能力”、“培养孩子一定的自理能力”等,这样有利于孩子更好地适应改变带来的影响。
熊小冰告诉记者,家长们的担心,比如“伪娘”、“娘炮”之类的,跟幼儿园的经历和表现几乎没有任何关系,这些特质是孩子在青春期阶段因为心理压力、环境巨变、情感挫折以及社会信息的诱导而出现的。
来源:蒋麟 罗敏/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