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国是否“真心挺台”?特朗普一句话就暴露了
[文/ 观察者网风闻 洪鑫诚]
央视《焦点访谈》关于台湾间谍案的专题报道,在两岸立即引发热议。反间谍天经地义,但总有些台湾人会反而认为自己受了“威胁”,“情不自禁”又要找美国来给自己壮胆撑腰。
然而,特朗普政府对于台湾问题到底是何态度?真的在意“台湾牌”吗?
近日在美国掀起轩然大波的新书《恐惧:白宫里的特朗普》(Fear: Trump in the White House),也许提供了一个观察的窗口。作者是调查记者伍德沃德(Bob Woodward),他曾因报道尼克森时期的“水门事件”而“一战成名”,在这一特殊背景的加持之下,这本书被认为比先前由沃尔夫执笔的《火与怒》更有可信度。
特朗普的一问
书中,特朗普对其身边幕僚的“随口一问”意外成为近期两岸的大新闻。在一场国家安全主题相关会议中,当着蒂勒森、马蒂斯、麦克法斯特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福德等人的面,特朗普直白地问到:“保护台湾,我们究竟能得到什么?”(what do we get from protecting Taiwan)
该对话一经曝光,无疑是对台湾方面“联美抗中”派的当头一棒。其实,尽管特朗普上台后“台湾牌”不断,但更多由其身边部分幕僚及国会、国务院等机构的“友台派”策动,而他本人对台湾的了解和重视相当有限。
事实上,翻遍《恐惧》一书正文,“台湾”只出现过这一次,且是在谈及朝核问题时顺带一提。这一细节从侧面呼应了先前不少智库和媒体的评估——台湾显然不是特朗普团队的执政重点。
(《恐惧》一书正文唯一提及台湾处,事件时间为2018年1月19日国安会议)美国出手护台邦交?
然而就在不久之前,美国国务院方面一次看似有力的出手,还在台湾内部掀起了一波关于美国是否“真心挺台”的讨论。
9月7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希瑟·诺尔特在声明中表示,美国已经召回驻多米尼加大使伯恩斯坦(Robin Bernstein)、驻萨尔瓦多大使曼内斯(Jean Manes)、驻巴拿马临时代办康若珊(Roxanne Cabral),以了解这3国与台当局“断交”的决定,并就其进行磋商。
(美国国务院网站就召回三位驻外使节一事发布新闻)上月21日,台前“邦交国”萨尔瓦多与大陆建交后,白宫就曾“深表失望”,并以此指责大陆。而本月5日,加纳德、卢比奥等美国友台派参议员还联合提出“台北法案”,扬言借此护台“邦交”,提升台湾“国际地位”。
乍看之下,美方召回大使显得“硬气”,并与“台北法案”相互呼应,似为“挺台”行动再加码。然而这一次,和先前积极配合美国“打牌”相比,这次蔡当局的回应相当低调。大陆媒体报导也纷纷注意到台方这一态度变化,主流观点认为蔡当局仍在观察美国是否真心为台湾“出气”,而并无喜出望外之意。
的确,自美国频出“台湾牌”,台美关系持续升级以来,两岸关系多次逼近“红线”。紧张情势之下,台湾内部相关话题持续延烧,其中呼吁蔡政府保持冷静、克制,避免成为中美博弈牺牲品的声音渐强。压力之下,加之九合一选举临近,蔡政府有理由避免激进。
但更重要的是,美方的外交手段有无可能给予台湾切实的支持和保护,蔡英文身边的智囊恐怕心知肚明。
何以不能“真心挺台”?
以这次召回大使的举动来说,表面看似严厉,实则形式意义大过实质,没有可能真正喝阻“断交”各国放弃外交决策,从而增加台湾的“外交”利益。
首先,说起美方召回3位使节的动机,在对台“有所表示”的背后,更关键的无疑是对中国在其“后院”影响力的忌惮,希望约束该地区国家进一步倒向中国,而这一真实动机本身就决定了其行为不可能是“真心挺台”。试想,既然美方目标是与中国争夺在中美洲的影响力,又怎么会希望与多、萨、巴等国发生实质的外交倒退,反而将势力范围拱手相让呢?
显然,美国在上述国家也有重要利益,维护几组双边关系的重要性未必次于拉拢台湾。更何况,恶化与这些国家的关系不仅于事无补,只会让美国进一步担忧“后院起火”。所以,哪怕美方对台湾表示关切,但在实质的外交政策上,自然是希望与上述各国正面发展,不可能为了台湾而牺牲与他们的关系。
其次,对“邦交”本身的过于重视容易导致在外交事件的判断上“倒因为果”。正式外交关系的变化通常滞后于国际关系的现实发展,多、萨等国与台湾“断交”是两岸实力翻转以及大陆在该地区影响力增长的自然反映。换句话说,上述国家与大陆的关系并非因与台“断交”而突然逆转,正是因为与大陆的双边关系早已发展到一定阶段了,建交才变得顺理成章。
这些国家转向大陆是符合其国家利益的理性考量,并非外力可以强行逆转的。毕竟,若和大陆建交代表着更大的经济机会与合作空间,而和台湾“断交”的风险只是美方形式上的告诫,这笔帐并不难算。
在这个问题上,台湾先前在中南美最重要的“邦交国”巴拿马的态度便是个清晰的风向标。在BBC中文网12日刊发的专访中,巴拿马首任驻中国大使施可方(Francisco Escobar)在被问到“与台湾‘断交’、与大陆建交后,巴拿马有什么变化”时说:“我们早知道,有中国这样的伙伴,巴拿马会变得更好。”他告诉BBC记者,巴中关系发展得很好,签署更多协议。去年11月,巴拿马总统到访中国,他们正力争中国领导人能在今年年底访问巴拿马,目前在等待确认。“所有事情发展得十分顺利、十分迅速。”
施可方同时表示,巴拿马并不担心与中国愈来愈亲近会影响其与美国的关系。他说,中国干预该地区事务的说法是“夸大”,也不认同中国“买走”许多国家。
因而,在台湾“断交潮”问题上,最后美国能做的便只是借题发挥,以这些国家与台湾“断交”为由,表达其事实上对后者向大陆方面倾斜的关切。例如此次对中美洲三国出手,美国一方面能够在表面上给台湾一个说法。另一方面,也以此为机会召回使节,探讨重新拉拢中美洲国家的对策。
“打牌而不摊牌”
此外,即使从美国对待台海问题的长期战略思路来看,过度倾向台湾也被视为是不明智的,玩“战略模糊”才符合其战略利益。正如我们所见,美国一边“台湾牌”打得不亦乐乎,一边坚称其“一个中国”政策不变,依然信守中美三公报。
美国方面相信,目前中美关系的高度互赖提供了双方应对紧急事态的足够缓冲,个别议题的摩擦不足以让局势失控。另一方面,美方也很清楚,其在台海的事实军事存在则是最危险的禁区,绝对不能轻易触碰。
因而,近期针对先前“美舰泊台”及海军陆战队进驻AIT台北新大楼等敏感军事议题,在发酵了一段时间之后,美方适可而止地踩了刹车。
9月13日,CNN放出消息,其援引三名美国官员的话说,有关派海军陆战队去台北协防“美国在台协会(AIT)”一事,美国防长马蒂斯已于上个月明确拒绝。同时, AIT主席莫健也在9月12日的一场演讲中直言,美国航母去高雄停靠就是这种实际得不到好处的没有意义的行动,“反而可能让大陆趁机触发‘武统’正当性,‘受害者’首先是台湾”。
(台媒报导莫健的“警告”)以上足以说明,美国现阶段对台湾战略价值的利用仍主要采取外交手段,议题操作和危机管控并存,简单说就是“打牌而不摊牌”。
显然,美国的这种战略并无可能扭转台湾的“外交颓势”。 而由于自身实力有限,在一系列“外交事故”的背后,作为当事方之一的台湾恰恰是最无力改变局势的。
以台湾的传统“邦交地图”来看,非洲国家也好,南太平洋和中南美洲国家也罢,在对国家利益的追求上大同小异。为了达成最优的国际环境,他们不会希望与中、美两个大国的任何一方搞砸关系。目前的国际格局仍相对开放,并未迫使各国在中美之间“选边站”。所以,小国领袖也很清楚,放弃台湾远不至于从根本上冲击其与美国的关系,却能全面提升与大陆的关系,获益当然大于风险。
比起特朗普的“保护台湾,我们究竟能得到什么”,对于台湾的“友邦元首”们来说,“维持邦交,我们究竟能得到什么?”恐怕是个更现实而迫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