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地质学家李德威去世:挑战板块构造假说第一人

日期:09-15
青藏高原李德威假说

原标题:56岁著名地质学家李德威逝世:挑战“板块构造假说”第一人

9月14日,记者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悉,该校著名构造地质学家李德威教授因病逝世,享年56岁。

李德威1962年6月1日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市,32岁被破格提升为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虽常年疾病缠身,却始终奋战在地质一线,提出“层流构造假说”,是挑战“板块构造假说”的第一人。

病重之际,同事到医院看望李德威,“当时他己浮肿得很厉害,艰难地握了手。他一见到同事说的却是项目的人员安排,他说自己已经没力气了,希望学校能继续把事情办成。”从李德威夫人口中得知,他的病情十分严重,怕感染,需要隔离,但他不听,不断召集学生来论证项目。没过几天,这位为人随和、干劲十足的学者却永远离开了。

心怀地质梦想,李德威研究青藏高原近30年,行程超8万公里。1990年,他参加了李紫金教授负责的“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大比例尺成矿预测”,发现了许多与地质构造学说相矛盾的现象。为了弄清原因,从那时开始,他每年都要花3至4个月的时间奔波在青藏高原,足迹几乎踏遍了高原的每一寸土地。饿了就吃干粮,困了就睡岩缝。精瘦的李德威因为善于爬山被研究青藏高原的老专家莫宣学院士戏称为“小山羊”,“一起出去考察,最长最难爬的线路都是他在跑”。

经过多年实地调查,1992年,李德威提出了以盆山耦合、下地壳流动为核心的“层流构造假说”,一举打破“板块构造假说”,以非常简洁的模式和合理的动力来源完整地解释了青藏高原上的各种现象。此后,李德威相继又提出了洋陆耦合、多级循环、四维动态成矿和地震热流体成因等创新理论,建立了盆山与洋陆耦合的地球内部系统动力学,和地核与太阳能共同驱动的多级循环地球系统动力学,初步形成了一套以青藏高原为基地的地学理论系统。

“地质工作事关国家命脉,容不得半点马虎。”生前李德威对地质工作的严谨态度有时甚至让人觉得有些苛刻。他的博士生高成曾讲过这样一个情节:2008年8月,他们一行5人在西藏卡易错地区做地质调查。在调查结束的前一天,因为对一个数据心存疑虑,李老师放心不下决定再跑回去看看。他本来要一起去,李老师不让,叫大家在营地等。“一直到深夜都还没有回,等着等着我们就睡着了。”高成说,“第二天早上醒来,看见李老师帐篷的灯亮了,才知道他刚回来。”

“他是少有的为了单纯的科学梦想而勇于探索的人。”李德威的导师、构造专家杨巍然教授说。在他刚提出“层流构造假说”的时候,很多人认为是“天方夜谭”,也有人暗地里说他傻,“一个教授,不把心思放在SCI论文上,却固执地搞什么科学理论创新?”“跟板块较劲、跟地震较劲,就是在跟自己的前途较劲。”但他从不在乎别人的议论,更不愿随波逐流,他说:“我绝不会为了评职称,放弃创建自己理论的梦想”。

尽管一路磕磕绊绊,他始终没有动摇过追寻科学的信念。李德威曾说:“科学史上任何重大理论创新都要经历这个过程,科学路上会充满艰辛和坎坷,相信最终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会有益。”

近年来,随着对地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他提出的理论也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2011年至2012年,李德威曾两次以执行主席的身份参加香山科技会议,先后获得“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诸多荣誉。他提出的地球系统动力学理论,已成为目前国际地学界的热点。

来源:夏静/光明日报客户端

台当局阻挠民众领居住证 台媒:棒打自家人 湖南省检察院派员指导办理衡东故意驾车伤人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