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维方式看地球!大数据纪录黄河三角洲40年变化

日期:09-29
大数据新思维黄河三角洲

原标题:新思维方式看地球!大数据纪录黄河三角洲40年变化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地球大数据是一种典型的科学大数据,是针对地球科学的数据密集型研究方法,它可以模拟出虚拟地球,将有利于解决一些重大的世界性问题。

中国科学院“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通过卫星遥感大数据,记录了从1976年到2015年间黄河三角洲地区的遥感图,如果按年份连续播放,就可以清晰地看出该地区40年里的变化轨迹。

这项跨越时空的研究是如何完成的,地球大数据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了怎样全新的方法论?

聚焦地球大数据

龙永图谈到就“科学大数据”,特别是现在讲的地球大数据,首先要采集数据,数据怎么采集出来呢?就通过摇杆来采集吗?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时候,联合国开办所曾经和摇杆所合作搞了一个项目,当时培养第一批中国具有国际水准的研究人才,地球大数据这是不是就通过摇杆这样的手段来采集的,就像传感器一样采集其他数据一样的,

郭华东讲到首先地球大数据源源不断的获取地球表面的和次地表的,也就是地下的一些信息。

这些信息,比如说摇杆的叫光学摇杆,植被的一些状况,就农业种植的情况、城市发展的情况、道路的情况,都可以一览无遗。微波遥感,比如说地下的有些现象,一些沙漠出现的现象可以穿透干沙能看到地下的比如说地下水、地下的古长城,这样的一些现象,

另外像我国的导航卫星,比如说北斗卫星,也有这样的数据;同时还有一些机载的,就放在飞机上传递对地球获取的数据;当然还有一些海洋数据;还有一些野外数据;地球物理数据、地球化学数据;另外还有一些经济的、地理的、人文的数据。

地球大数据能让黄河三角洲在这40年中的变化像电影一样的出现在大家面前,是如何做到的呢?

郭华东指出黄河三角洲确确实实是地球大数据研究三角洲变化的一种很好典型。大家都知道黄河水是黄色的,水是黄色的原因是因为里面有很多的的阜沙,这样一泻千里的黄河到了出海口以后,有很多沙子、沙尘就沉积在海边。泥土沉下来了就变成陆地,这一三角州慢慢向外延,走向太平洋,我们国土慢慢增大。

国土面积的增大,里面牵扯到很多动物、植物、人类活动之间也发生相应的一些变化。整个三角洲在不断的演变,它的演变怎么能够定量的去进行分析,其实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用一些卫星大数据,就在实验室看每年的变化、每半年的变化、每个季度的变化,同时为政府的决策,哪围海造田有利,哪对将来寻找地下的资源有利等等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其实不需要这些模型,也不需要实验,就用这些空间对应关系的大数据,经过长时间的,过去40年来的不断演变的认识,从大数据读出我国黄河三角洲40年来的变化这么一种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有点像给地球做了一个体检,给它不间断的拍X光片。

海南拟删除超生开除或辞退等处理规定 2018年“最萌天团”亮相 新生大熊猫宝宝C位出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