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品牌探路北京新消费

日期:09-28
夏华国际品牌太古

原标题:国际品牌探路北京新消费

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在吸引国际品牌方面的优势和表现力越来越瞩目。在“2018北京国际品牌节”圆桌峰会上,以“促进北京国际品牌发展打造国际消费理念”为主题,业内专家学者、知名品牌代表以及时尚达人共聚一堂,探讨新消费时代品牌的打造与发展,为在京国际品牌发展献计献策。

北京成时尚品牌聚集地

在“2018北京国际品牌节”上,北京京商流通战略研究院院长赖阳解读了《北京国际品牌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首次对国际知名品牌在北京市场的分布、经营情况进行梳理,分析了国际品牌未来发展走势。

《报告》显示,目前北京已位列全球国际品牌渗透率最高的十大城市,全球十大奢侈品牌已全部进驻北京,店铺数达41家;全球十大顶级腕表品牌已全部进驻北京,店铺数达34家;全球十大轻奢品牌已全部进驻北京,店铺数达51家,国际标杆时尚品牌聚齐北京。

在吸引国际品牌方面,如果横向对比其他城市,中国奢侈品行业知名专家、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出示的“国际品牌中国化指数排名”显示,香港以97分位居第一,但北京和上海已经不分伯仲,分别为90分和91分。

在具体商圈上,赖阳分析到,王府井商圈有所复兴,王府中環等新项目的开业和新品牌的入驻使得王府井成为一个北京时尚潮流中心,而之前一直被本地人疏远的前门商圈因为北京坊异军突起。

品牌引进来和“走出去”

“2018北京国际品牌节”圆桌峰会上,2017年三里屯太古里以19个新进品牌数量位居十大热点商业项目首位,事实上,北京对国际品牌吸引力越来越大,三里屯太古里可以说是这一过程的见证者。三里屯太古里总经理余国安介绍,2016年时,太古里曾立下一个三年目标——要成为北京的潮流地标,而今年正好是三里屯太古里十周年,这个三年之约也已经实现,2016-2018年这三年间,太古里迎来了超过60家品牌的北京甚至是中国首店。Off-White北京首家旗舰店、RobertoCavalli全国第一家旗舰店、ChristianLouboutin全国旗舰店、Lululemon北京首店、GENTLEMONSTER全国第一家旗舰店等均落户于三里屯太古里。

北京国际品牌的发展不单单指众多国际品牌前来入驻,还包括北京本土品牌的国际化。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对此深有感触,2017年9月,夏华带着45套时装和4个布依族绣娘穿越9000英里来到伦敦,这些充满了古老中国文化的工艺和图案来自于依文中国手工坊。夏华认为本土品牌在国际上“要让大家看到来自中国的时尚态度”。余国安也表示,在加大对国际品牌的吸引、优化品牌的同时,太古里的南北区各有区域专门用来支持本土品牌和北京品牌。

依文中国手工坊既把苗绣带出国门,成为世界时尚的一份子,也通过在购物中心设置“深山市集”这样的形式,让传统手工艺走向大众。深山集市设置了“蓝色魔法花园”、“刺梨花海”、“幸福的小侧脸儿”、“隐藏地图”等体验区,市民不仅可以自己动手体验,还可以与深山绣娘交流,听她们讲讲每件艺术品背后的故事。市民们从上千种几乎被商业时代遗忘的手工艺术宝藏中,淘一款特别的礼物;了解一门近乎失传的手工技艺,跟手艺人学习扎染一条围巾、DIY一件T恤、扎一朵土布小花;带着孩子一起涂装一枚傩面具,体验手工的乐趣。据夏华介绍,在芳草地举办的“深山市集”让其中庭的客流量翻了5倍。

应变新零售

事实上,品牌和购物中心、百货商场一直是互相成就的关系。不过,最近几年由于百货转型,部分品牌也出现了闭店调整渠道的状况。

MarjaKurki玛丽亚古琦是一个来自芬兰的饰品品牌,1994年进入中国,产品主要集中在丝巾、围巾,其中国区总裁薛锐霞坦承,不像其他奢侈品品牌,玛丽亚古琦是一个小而美的品牌,由于这两年的业态变化,线下关闭了不少门店,转移到线上发展,“线上增长非常好,因为丝巾不像衣服和鞋子存在尺码问题,很适合在网上销售,但目前还是以线下为主”。

北京翠微大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满柯明表示,百货业确实在前几年遇到一些转型期,但是2015年之后就开始慢慢回升,但即使是在转型艰难时期,卡地亚、万宝龙、劳力士等奢侈品品牌都没有离店。

值得注意的是,新零售品牌和一些茶饮等生活方式品牌正在加速进入购物中心,比如盒马鲜生、喜茶等。

对于像依文这样的本土品牌,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应该积极采取政策扶植,让具备创新力的本土品牌享受文化和科技创新政策。制定北京本土品牌“走出去”战略,积极通过网络手段或者定期市场推介的形象加强本土品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支持本土品牌的境外拓展,提升北京品牌的国际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

北京商报记者邵蓝洁

北京将推进10条地铁线路建设 天安门城楼更换毛主席画像
相关阅读: